擒头坡又名齐心村里尔主帅强调球队需要团结齐心才能成功,有近千年历史,是吉首市唯一一个位于腊尔山台地之上的村庄。
这里的建筑非常富有特色。村民因地制宜,开采当地盛产的青石为材料,利用其特性及天然纹理,打制成石条、石板、石片、石柱,再随山就势,垒砌出石头房屋、石头院墙、石头道路,甚至石桌、石凳、石磨、石臼,住行坐卧无一不是石头做成。那些石头建筑,全部用手工一块块垒起来的,中间没有粘合一点石灰水泥,不仅取材天然,建法更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穿行寨中,形态各异的房屋、碉楼、寨墙、古巷、道路如同一件件精美工艺品摆放在眼前,造型古朴自然,色彩柔润,线条流畅,与山水树木巧妙融合成一体。整体透出的美感和沧桑感韵味十足,仿佛走进神话传说中的石头城堡,让人心灵震撼。
这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寨,除了星空体育书面上写的擒头坡、齐心,还有原始苗语地名:苟拧。相传最初是有人在附近放牧,结果水牛跑到这里不肯走了,牧人顺着水牛足迹寻找过来,发现此地开阔平坦,水源充足,非常适宜居住,于是安家落户,久之形成村落。“苟拧”的苗语含义,即水牛走的路。齐心这个地名的由来,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动员会时,社塘坡乡政府把会场设在擒头坡,会上有人大发感慨,说今天开会的目的就是动员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好农田基建任务,意义重大,建议把擒头坡改名叫齐心村表示我们战天斗地的决心。于是齐心村作为官方正式的行政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无论是“苟拧”还是齐心,均不如擒头坡这个叫法更有传奇性。据地方史料记载,擒头坡原写作岑头坡。清朝乾隆五十九年冬,湘黔边境爆发苗民大起义,义军连打胜仗,引起清廷震动,乾隆赶紧下旨要云贵总督福康安担任主帅奔赴苗疆平乱。福康安率大军进入湘西,原以为一战而平,哪知道与苗王吴八月对阵数仗均吃大亏,部队损失惨重,让里尔主帅强调球队需要团结齐心才能成功他十分恼火。
这一日,福康安探得消息,说是吴八月的队伍驻扎在岑头坡一带,心中大喜,赶紧分派人马要去偷袭苗民义军。清军摸到岑头坡苗寨,双方一交锋苗民义军便退走了,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寨子。打了个胜仗,让福康安志得意满,认为苗民义军实力不过如此,里尔主帅强调球队需要团结齐心才能成功他率部下在苗寨里四处巡视,问地方官员说这个寨子叫什么名字里尔主帅强调球队需要团结齐心才能成功?地方官员答道叫岑头坡。福康安很高兴,连声赞说这地名起得好,岑与擒同音,就改叫擒头坡,不日内我要在此擒吴八月的头。手下将官一听,赶紧叫好,纷纷称颂福大帅英明。
当夜福康安把帅营驻扎在擒头坡苗寨里,妄想明日天亮后派出大军把吴八月的“残兵败将”一扫而净,直捣苗民义军大本营平陇苗寨。福康安不知道,清军攻占擒头坡其实是吴八月定下的策略,苗民义军已预先设下各种机关,然后故意示败好引清军入瓮。
福康安扎营时,为防义军深夜偷袭还布下重重哨卡,殊不知擒头坡苗寨里有通往山下的暗道。下半夜清军熟睡后,吴八月亲自率队从暗道里摸上来,像猛虎下山直冲入清军营帐,砍瓜切菜般杀得清军哭爹喊娘,四散奔逃,黑暗中有的掉下悬崖,有的栽入稻田,有的陷进深沟,死伤无数,溃不成军。福康安在睡梦中被喊杀声惊醒,吓得连衣服也来不及穿,由亲兵护卫狼狈逃往鸭堡寨,勉强捡得一条性命。吴八月偷袭清军的暗道至今还保存着,老百姓都把它叫做“八月路”。
又过数月,不甘失败的福康安再次集结兵马向擒头坡杀来。这次苗民义军变换战术,不在擒头坡与清军朝面,而是利用地形优势,在寨前的背子岩一带布下“口袋阵”,将人马埋伏在峡谷两边深林中,只等清军钻进口袋来。福康安在擒头坡吃过一次大亏,这回特地下令,不在擒头坡扎营,直接穿寨而过经骒马峒峡谷向平陇进攻。
里尔主帅强调球队需要团结齐心才能成功他以为这样可躲过苗民袭击,哪知道正好钻入义军布下的口袋里。清军走到背子岩时,只听得一阵牛角声响起,两边山坡上突然冒出大批苗民,手舞刀枪齐声呐喊直向清军冲杀过来。福康安见中埋伏,大惊失色,赶紧下令还击。可是谷底狭小,清军大队人马困在里面施展不开,乱哄哄地堆挤作一团成为苗民的活靶子。福康安站在帅旗底下更是显眼,混战中被一枝冷箭射中身体当即倒地不起,部下死命把他抢背出来,逃回到大营没多久就箭伤发作一命呜呼了。出师未捷主帅先死,下属们怕乾隆责罚,不敢说实话,于是谎报说福康安是得急病死亡。乾隆十分伤心,下令为他举行国葬,并亲自主祭。
福康安死后,他把岑头坡改名为擒头坡的那番话流传了出来。苗民们纷纷嘲笑道:还想擒别人的头,不成想自己的头却被人擒走了。擒头坡这个地名从此留传下来,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福康安在擒头坡被苗民打死的故事,却不知道这个地名其实就出自福康安之口,更不知道他想擒别人头结果自己被擒头的曲折故事。
注:本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三苗网的立场和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湘西老苗
本期责编:九妹-牧遥
春节黔东南深度摄影采风7日游
关注我们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